设为首页  |  加入收藏
 网站首页  新闻资讯  新书上架  图书中心  下载中心  我要投稿  关于我们 
站内搜索:
  书评书摘  
 
 图书轮播 
 
 
  书评书摘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旧网站备份 > 其他栏目 > 书评书摘 > 正文
 
陈丹燕新作《莲生与阿玉》:讲述信仰的故事
2013年04月19日 11:17      浏览:

 

新华社上海429日电(记者张建松)52岁的陈丹燕,显年轻,淡雅又知性。她告诉记者,92岁的父亲是她的新作《莲生与阿玉》中的莲生,如今住在一家医院里;阿玉是莲生的大姐,去年在同一家医院走完人生旅程。

 

坚定信仰

 

  《莲生与阿玉》讲述这对姐弟信仰的真实故事。

 

  作为晚辈,陈丹燕从来没有想过深入探究父亲和姑妈的人生信仰。如果没有回到故乡广西平乐寻根,如果没有目睹姑妈告别人生最后的艰难,她也许不会将父亲和姑妈称为“莲生”和“阿玉”,并以一名职业作家的敏锐与犀利,探究和剖析。

 

  20103,陈丹燕第一次回到故乡广西平乐,在这块土地上开始寻根之旅,指引她的是父亲莲生在病房里断断续续写了多年的回忆录。

 

  莲生的回忆录中,既有短暂而快乐的顽皮童年,也有在黑暗中摸索的苦闷少年,还有寻找信仰、为理想而献身的热血青年。

 

  莲生15岁那年,在夜晚一团浓黑的寂静里,读到了那些自己从未了解过的,但始终感到“奇异的熟悉”的人和事;18岁那年,在烽火连天、国恨家仇中,他从悲苦无边的生活中挣扎出来,去了延安,从此远离故乡,改名换姓,投身革命。他本性李,女儿陈丹燕本应叫李丹燕,直到第三代才恢复李姓。

 

  少年时代的信仰和理想,一直是莲生的人生动力和精神支柱,他为自己一生能坚持并守卫自己的信仰而自豪。

 

  在回忆录中,莲生写道:“现在,我以垂暮之年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,始终认为在延安的七年,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。我相信,当年所有去过延安的年轻人都会同意,我们一生的追求和努力、聪明和才干,都和延安有关。”

 

  几天前,在陕西延安,陈丹燕参观了父亲当年工作过的办公室。办公室内只有一张木桌、一把木椅,墙壁上挂满了照片,都是当年曾在这间办公室工作过,为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而牺牲的战友。他们中的许多人,在莲生的回忆录中被提到。

 

  “面对满墙的一张张年轻的面庞,我心里非常震动。他们面庞的结构不同,但都焕发出同样的光辉,他们的眼里都充满了同样的希望,这种内在的精神映射在面孔上,使他们变得极为英俊,他们的存在如同在阴暗的窑洞里洒满了阳光,我想这就是信仰的力量!同时也从没有如此深刻地理解过父亲……”陈丹燕说。

 

  从满墙的照片,陈丹燕看到了那个年代千千万万革命者的坚定信仰,莲生只是他们中的一员,一位非常幸运地活到了90多岁的革命者。

 

  “父亲常说他不怕死,与牺牲的战友比起来,他感到知足。他多次提出,要捐献自己的遗体,因为这是他平生能做的最后一件事。”陈丹燕说。

 

安顿灵魂

 

  《莲生与阿玉》另一主人公阿玉,18岁那年,母亲暴病身亡,她只得抱着嗷嗷待哺的小弟弟送走母亲,从此代行母职,靠着一双手和一只钩针谋生,独立抚养带大最小的弟弟健生。

 

  新中国成立,莲生安顿下来,40多岁的阿玉前来弟弟莲生家,帮助料理家事,从此一住就是50多年,相继为莲生家带大两代人,一共5个孩子,陈丹燕就是其中之一。

 

  阿玉终生未嫁,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亲人。

 

  这样一位宁静安详的老人,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历程却走得并不宁静和安详。她不相信有菩萨来保佑,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安顿自己孤独无助的灵魂。

 

  同样面对死亡,莲生的淡定与阿玉的惶恐,让悉心照料二位老人的陈丹燕再一次感到信仰的强大力量。

 

  阿玉曾经有信仰。她小时候跟着母亲初一和十五吃斋,去大街上的天后宫上香。平日每天早晨起来,洗漱后第一件事就是给菩萨上香。母亲去世后,她就不再进香了。她说那些香火钱都浪费了,她从自身的人生经历中,深深体会到世上没有菩萨。

 

  新中国成立,人们破除迷信,阿玉看到天后庙里被打翻在地的菩萨,原来就是一堆烂木头,烂木头里还飞出了白蚂蚁。后来,她说起这些总是如释重负,终于明白不是菩萨不救自己,而是菩萨连自己也救不了。

 

  失去对菩萨的信仰,并不能使阿玉像莲生那样成为一个无神论者。她既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,也不是一个唯心主义者。她只是孤立无援的一个老人。病重了,看到了死亡的阴影,阿玉心中无法安宁,夜夜都无法安眠。

 

  陈丹燕说,阿玉怕死,她的问题很简单:在人间,她倚靠亲人,离开人间后,谁来帮她呢?

 

社会反响

 

  “《莲生和阿玉》出版后,心里一直忐忑。相比其他作品,这是我所写的一本最不讲技巧的书,也是自己感情最为真实的记录,但读者会不会对我亲人的故事感兴趣呢?我心里没有一点把握。”陈丹燕说。

 

  读者和市场的反应令她吃惊。许多朋友阅读之后深受感动,纷纷给她打来电话。一位广西读者读完阿玉的故事,嚎啕大哭,因为阿玉与自己的母亲相像。

 

  莲生和阿玉关于信仰的故事,深深触动了许多人的心灵。

 

  “我一直觉得,我的父亲是幸运的,他找到了自己的信仰并能为自己的信仰坚守一生,这样的人生是幸福的。”陈丹燕说。

 

  如今,面对随时都会降临的死亡,莲生从容坦然。他说自己一生所做的事从未违反过他的信仰。在他所住的医院,十多位与他拥有同样信仰的老人自发组成了一个学习小组——“善终小组”。老人们每天聚在一起1小时,讨论国内和国际形势,讨论时事政治和党内文件,相互推荐各自读到的书籍和杂志。

 

  “时间久了,就连照顾我父亲的护士也知道了,在他病痛难忍时,递给他一张《参考消息》,也许要比吃药更能缓解他的痛苦。”陈丹燕说。

 

  虽年逾九旬、缠绵病榻多年,莲生仍旧忧国忧民。

 

  在回忆录最后章节,他写道:“共产党人的暮年,是个严肃的问题。身体虽然退休,但党员始终是党员。”“我们这一代人,共产主义理想信仰深入骨髓,现在年龄大了,但共产党人的党性不能丢。虽不能与时俱进,但也不能落后太远,忧国忧民之心不能改变,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能改变。”(来源:新华每日电讯)

 

网站声明:转载或引用本文,须注明本文出处,违者必究

 

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| 河北省新闻出版局 | 秦皇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(版权)局 | 燕山大学期刊社 | 燕山大学

Copyright © 2019 by https://www.ysu.edu.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

地址:中国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大街西段438号 Email:net@ysu.edu.cn 电话:0335-8387718   0335-8387555

开发与技术支持:燕山大学信息技术中心